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01篇
  免费   5342篇
  国内免费   6373篇
林业   9147篇
农学   6662篇
基础科学   4364篇
  14440篇
综合类   41936篇
农作物   4073篇
水产渔业   2566篇
畜牧兽医   7722篇
园艺   2119篇
植物保护   4087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1294篇
  2022年   2000篇
  2021年   2196篇
  2020年   2261篇
  2019年   2658篇
  2018年   1675篇
  2017年   2876篇
  2016年   3555篇
  2015年   3054篇
  2014年   4075篇
  2013年   4600篇
  2012年   6409篇
  2011年   6477篇
  2010年   5288篇
  2009年   5203篇
  2008年   4785篇
  2007年   5774篇
  2006年   5111篇
  2005年   4256篇
  2004年   3264篇
  2003年   2815篇
  2002年   2164篇
  2001年   1903篇
  2000年   1730篇
  1999年   1376篇
  1998年   1201篇
  1997年   1096篇
  1996年   1078篇
  1995年   1082篇
  1994年   993篇
  1993年   884篇
  1992年   807篇
  1991年   670篇
  1990年   606篇
  1989年   546篇
  1988年   433篇
  1987年   296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以半年生翠云草盆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遮荫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试验设置全光照R0(透光率100%NS)、一层遮荫R1(38%NS)、二层遮荫R2(20%NS)、三层遮荫R3(16%NS)和四层遮荫R4(10%NS)共5个处理。处理3个月后,比较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在3层遮荫处理下最高,叶片表现出特殊的蓝绿色;全光照下,叶绿素含量和花色素苷含量均最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说明叶片受到强光胁迫,是类胡萝卜素而不是花色素苷取代了那部分被破坏的叶绿素,因此叶片表现出红色。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对翠云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对花色素苷含量影响显著,而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显著。掌握翠云草叶色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在园林中根据景观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别具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99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政府在从“田间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上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对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诸多环节中,却忽视了农产品加工装备的提升和加工工艺的创新.陈旧、落后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对农产品品质影响很大,生产出的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但是这一重要环节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提升和创新农产品加工装备与工艺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93.
氮素用量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初步研究了土壤不同氮素用量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株烟施纯氮7g、油枯28g,烟叶产量适中、上等烟比例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94.
水稻冠层垂直反射率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年和2000年实测的晚稻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叶长、叶宽等)和叶片生物化学组分含量(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水等)实测数据,结合椭圆分布函数模型、PROSPECT模型和FCR模型,模拟水稻冠层垂直反射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8,均方根差RMSE小于0.05,从而建立了冠层结构参数、叶片生物化学组成等农  相似文献   
995.
In the measurement of EEG signals ,the pre - amplification electrical signal of brain is the most importantant and key link. Whether the design is excellent or inferior is related to the electrical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of brain directly. The design of this circui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 all the time.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biological electricity amplifier which is studied, the authors consult the electric amplifier circuit of living beings designed , such as reference , improve and design a new-type and high performance electrical signal characteristic of brain in . The circuit has prevented the traditional design from enlarging the miscellaneous simulation of the circuit and straining the wave link, otherwise, this circuit is of simple structure ,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debugging. The paper has detailed theoritic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prove this circuit, which offered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reseach and development of brain electrical amplifier and other faint biological electricity amplifiers . This curcuit has be expected to win extensiv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15年(1998—20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类项目申请数据为依据,对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从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2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数据显示,15年来稻、麦类各类型项目申请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稻类项目的申请总量高于麦类项目。从研究领域来看,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是发育生物学,占稻类申请量的37.4%;其次是抗性,占27.6%。麦类作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研究领域上,占麦类申请量的38.1%;其次是发育及品质,分别占23.7%和21.5%。从研究层次来看,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稻类研究领先于小麦研究。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稻类申请量的41.6%;其次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占28.8%。麦类研究申请量最多的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占麦类申请量的36.5%;其次是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28.2%。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建议今后在继续加强对围绕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等研究持续资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将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与传统作物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对5个小麦不同组合基因型的F1,F2,F3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在同一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组合基因型在不同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差异较小。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03)。以石4185为亲本配制的两个组合基因型,在F1,F2,F3都表现出较高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说明石4185是理想的花培育种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998.
小麦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富硒增产素(ZL96107830.8)在小麦上的应用,生产出人类理想的天然富硒小麦,进而加工成品种多样的天然富硒保健食品,使硒进入食物链,实现安全、方便、经济地给人体补硒,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缺硒状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实属一项绿色保健型农业新技术。为了生产富硒小麦,笔者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喷施硒液肥,探索硒液肥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3倍左右。  相似文献   
999.
王奎生  王殿昌 《作物学报》1993,19(5):468-472
1986-1989年采用自然鉴定和人工土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602份玉米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鉴定397份,其中204份材料表现抗病。在正常年份,人工接种鉴定效果明显好于自然鉴定,但在重病区或青枯病流行年份,在尚未具备人工接种条件时,利用自然发病作为选育抗病材料仍有一定效果。玉米苗期接种青枯病重于成株期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沼液浸种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王绍旋 《种子》2005,24(8):29-33,66
利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与主作物玉米沼液浸种相结合,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密度、带型配置指数、沼液浸种时间与间作总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带型配置、玉米浸种时间三因子对间作总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沼液浸种时间与玉米密度、沼液浸种时间与带型配置指数;以及玉米密度与带型配置指数间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当玉米密度、带型配置适当,沼液浸种能增加产量,即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利用沼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间作总产量.其最佳的实验方案为:玉米密度50 040~52 950株/hm2、带型配置2:4~3:3,玉米沼液浸种时间17.5~25 h时,可更好地发挥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